邓雨萱
郴州市永兴县第三中学学生
郴山有信,郴水含情
参赛作者:邓雨萱(郴州市永兴县第三中学)
指导老师:史怡湘(郴州市永兴县第三中学)
山水之美,天下皆有,但唯有郴州,让秦少游写下“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的千古怅惘。这座湘南小城,山不争高而灵秀,水不竞深而澄澈,一草一木间,皆蕴藏着令人魂牵梦萦的“郴情”。
郴山:仙踪叠翠的奇画
郴州的山,是浸透了传说与诗意的。苏仙岭不高,却因苏耽飞升的传说而缥缈如幻。晨雾未散时登山,石阶旁古木森然,恍惚能听见千年前白鹤啼鸣。岭上的三绝碑,集秦观词、苏轼跋、米芾字于一身,墨色淋漓间,仿佛仍能触摸到贬谪文人的孤愤与旷达。若论奇绝,当属莽山。这座南岭腹地的“原始生态博物馆”,峰峦如刀劈斧削,云海翻涌时,天台山上的“金鞭神柱”若隐若现,宛如天宫遗落的镇界石。而飞天山则更显造化之工,红岩碧水相映,徐霞客笔下“无寸土不丽”的赞叹,至今未减半分。
郴水:流光织就的锦缎
郴州的水,是揉进了光影与温柔的。东江湖的晨雾最是醉人。熹微时分,渔人轻点竹篙,扁舟划破如纱的雾气,两岸青山倒映在镜面般的湖水中,俨然一幅活着的宋画。若乘船至兜率岛,溶洞内的钟乳石在彩灯映照下,恍如龙宫宝窟,叫人惊叹自然的鬼斧神工。便江的秀,则藏在丹崖曲水间。乘一叶小舟顺流而下,看千年古樟的虬枝拂过水面,摩崖石刻上的字迹被岁月磨得斑驳,却仍能辨出昔年文人“到此一游”的意气。至于仰天湖,则是高山馈赠的明珠,草原环抱一泓碧水,风车转动时,连风声都带着自由的味道。
郴情:岁月沉淀的沉香
山水之外,郴州魂魄,终在烟火巷中显影。清晨的栖凤渡老街,一碗鱼粉端上桌,红油汤底浮着焦香的鱼块,在味蕾炸开湘南独有的热烈。若是春分时节到安仁,药王庙前的“赶分社”正热闹,老药师手持铜秤,将药材递给远道而来的乡民,空气里弥漫着苦香与期盼。夜幕降临时,汝城的祠堂前或许正舞起香火龙。稻草扎成的龙身插满线香,火星飞舞如流星坠地,围观的人群欢呼阵阵,火光映亮了一张张质朴的笑脸。这一刻,千年的传统与当下的喜悦交融,成了最鲜活的“郴情”。
幸得郴山郴水,慰我平生郴情。
郴州之美,从不在闹市里招摇。它藏在雾漫东江的晨曦里,隐于莽山云海的褶皱间,甚至化作鱼粉汤头的一抹鲜红。若你问,为何这片山水总让人辗转难忘?或许答案便是:它让漂泊者有了“此心安处”的慰藉,让归来者寻回“山水故人”的初心。
此心安处,便是郴山郴水赠予世人永恒的情书。
作品点评
文章生动地展现了郴州山水,灵秀天成。苏仙岭云雾缥缈,莽山奇峰如画;东江湖晨雾如诗,便江曲水含情。这里的一草一木皆蕴藏千年文脉,一碗鱼粉、一场香火龙,更添人间烟火。郴州之美,在景更在心,让漂泊者心安,令归来者魂牵。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本季度若与荣誉擦肩,请不要停止热爱,下轮角逐的大门依旧为您敞开。
编辑:陈琪
二审:张红萍
三审:李艳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