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0419.李奕乐 | 郴州市永兴县第三中学学生
2025-06-25 18:01:42



李奕乐

郴州市永兴县第三中学学生



作者简介

李奕乐,男,2009年3月出生,郴州市永兴县第三中学学生,共青团员。他性格阳光开朗,学习勤奋向上,曾获校级“三好学生”。

创作背景:作者记录所看到的郴州美景,通过文字展现郴州的独特风光,让更多人了解郴州这个宝藏之地。

代表作品

山水颂风华,真情寄郴州


参赛作者:李奕乐(郴州市永兴县第三中学)

指导老师:曹   妫(郴州市永兴县第三中学)

家乡是心灵的港湾,寄托着我们对未来的畅想和无尽的乡愁;家乡是一张泛黄的照片,定格在了我们欢喜的笑容;故土是永不褪色的底片,在记忆的显影液中浮起青砖黛瓦的轮廓;乡音是系在纸鸢上的长线,任游子漂泊千里仍能循着炊烟归来。郴州的山水如琥珀般封存着千年文脉,徐霞客的竹杖叩响丹霞,秦少游的孤舟划破雾江,而我的童年正沉睡在板梁古村的某片青苔下。                 

家乡是雄伟高大的壮阔,丹霞如火燃亮南岭。徐霞客在游历过郴州之后,写出了“无寸土不丽,无一山不奇。”高椅岭是郴州别具一格的风景之一。丹霞地貌与碧水相互辉映,交织碰撞,形成了延绵不断的高山就如同一卷长长的胶带。天空中的大雁携黑色羽翅不断盘旋于赤红的泥土之上,点缀了一片赤彤之间所缺少的色彩,与低处的碧绿清波形成了一幅江水墨画图。游客们登上此山更是会有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伟磅礴的气势。感受高山上的层层柔风,拨乱了他们的乌黑青丝,但也吹动了他们浮躁的性情。高椅岭是上天赐给郴州的礼物,这方天地是盘古的调色盘,研磨出惊心动魄的朱砂红。                                     

家乡是波澜不惊的柔情,雾江似绸缠绕光阴。秦观发出了“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的慨叹。秦观于雾漫小东江飘荡之后“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的幻失虚无缥缈的朦胧感。渔夫乘一小扁舟,在大雾四起的江水之上冒出了一个又一个的蓑笠,他们哼着方言歌曲,江中的鱼探出脑袋,随他一同歌唱。晚霞为此处增添了别有韵味的浪漫。恰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江面上折射出了湖畔边的绿竹的锋芒,为东江增添了生机与活力。

家乡是古老但充满回忆的琥珀,古村如砚沉淀岁月。我的老家是板梁古村那边,它有着明清时期的古老建筑,古韵丰村。但它却有着我儿时的幸福回忆。瓷砖上的青苔爬满了大街小巷,布满老茧的大手牵着稚嫩可爱的小手,在路上行走,天然的水池清凉而又甘甜,有很多小孩都在里面尽情嬉戏打闹。青砖黛瓦的内饰,已经被岁月磨平棱角的泥路,无一不彰显着板梁任凭时光的蹉跎,儿时的回忆历历在目。他没有富丽堂皇的装饰,但却有着中华古老文明的代表。它是我心灵的归属之地。

丹霞是它滚烫的血脉,雾江是它绵长的呼吸,而古村檐角摇曳的红灯笼,永远为漂泊的云朵指明归途。我们赐家乡一亩良田,它便化作初阳,还我们万亩花开;我们投入家乡的怀抱,它便伸开双手给予我们温暖;我们为家乡精心修补短处,它便奉还我们高山流水。


作品点评

这篇文章以诗性笔触构筑起立体的乡愁。作者以“丹霞-雾江-古村”三重意象为经纬,层层晕染乡愁。全文如一幅湘南长卷,丹青晕染处,赤为热血,青作乡愁,留白处尽是无声的眷恋。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本季度若与荣誉擦肩,请不要停止热爱,下轮角逐的大门依旧为您敞开。

编辑:陈琪

二审:张红萍

三审:李艳艳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