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0394.彭中奥 | 郴州市第一中学学生
2025-06-24 15:27:32


彭中奥

郴州市第一中学学生



作者简介

彭中奥,男,2008 年7月出生,郴州市第一中学学生。

代表作品

当诗圣遇上郴州

 

参赛作者:彭中奥(郴州市第一中学)

指导老师:唐晓敏(郴州市第一中学) 


    “大历五年,春夏之交,我启程前往郴州,本想投奔舅父崔玮。可惜江水暴涨,我为其所困,五天未进粒米,只得北归,旧疾复发,在江上结束了一生。” 须发皆白的老人仰首拄杖,缓缓说道。而那孱弱不失挺拔的脊梁,浑浊又不失锐利的双眸,枯槁但依然有力的手掌,尤其是眉头的悲壮,无一不昭告着老人的身份——诗圣杜甫。而此时在他脚下的,正是他人生的末尾念念不忘的地方——郴州。 

    “郴州,天下第十八福地,此生未能抵达是我的不幸。今日,我便要亲眼看看这千年后的郴州。” 于是,老人收拾心情,随我们出发。

    山环水映,碧波荡漾,既是湘南大地上的宝石,也是万千百姓赖以生存的水源。深邃的湛蓝,像是一面巨大的琉璃镜,倒映着两岸青山,微风拂过,波光粼粼,每一道涟漪都闪烁着细碎的光芒 。“这东江湖,正是东江,也就是耒水的上游。作为湖南唯一一个‘六位一体’旅游区,它在郴州的地位可谓举足轻重。” 我悉心为老人介绍,他倒是兴奋了起来。“有此水库,可绝东江水患,保一方百姓平安啊!” 见此天上美景,却只想着人间。不愧是一心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诗圣,实在是令我敬佩。

    沿水而下,巍巍青山间水响松涛阵阵似有鹿鸣之音。“传说苏仙由白鹿养育长大,自幼聪慧善良,用橘叶和井水制成药汤,凭借着高超的医术拯救了无数百姓。”“苏仙大名我早有耳闻,悬壶济世,橘井泉香,实是吾辈心之向往。” 老人神色逐渐兴奋,居高而下,须发飞扬,确有神仙之姿。我将后人一句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告于他。沉思良久,直至一缕山风带来故思,他不禁感叹:“郴州不愧为人杰地灵,如此好诗,引得我与之久久共鸣。” 得到诗圣的称赞,这座历尽沧桑的千年古城毫不掩饰地展示着它的光芒,与我们踏足的苏仙岭交相辉映。倘若诗圣真的登上过此山,一定也会留下一篇壮美的诗歌吧。

    穿街过巷,北湖荡漾,遥望叉鱼亭,仍立韩愈像。“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昌黎,他曾于此叉鱼游乐,故有此亭。有诗为证:‘叉鱼春岸阔,此兴在中宵。大炬然如昼,长船缚似桥。’说起来,他是您的晚辈,而且非常崇拜您,曾有‘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的感叹。” 诗圣不禁哑然失笑,“过奖过奖,我怎有如此殊荣,还将我与太白兄相提并论,不敢当!不过此诗倒是好诗,郴州的风土人情也实在是令人神往。有机会,定要和此后生于郴州相见。” 谈笑声中,老人回忆起旧友,皱纹也乐得淡了几分。也许曾有另一个杜甫,他成功来到了郴州,那这里一定成为了他生命中第二个成都。郴州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总能在无形中影响着居住在这里的人们,让生活变得悠闲下来,而当岁月流逝,在时代洪流中的郴州时又焕发出新的生机。

    告别北湖水月,一个动力十足的现代郴州正昂首向前。疾驰的复兴号列车长啸着驶过,留下一个迅速消失在群山中的背影。“郴州作为湖南较早通高铁的城市,从郴州西站出发,只需半个时辰便可北上至长沙,两个时辰就能抵达中原。”老人拈须而笑:“回想我舟车劳顿的一生,倘若有此伟力,也不会落得这么个孤苦的结果。千年后的人民终于不用受我曾经的苦啦。”转眼望向天空,湛蓝之下是承载着人类飞行梦想的洁白羽翼与古城的相遇。郴州北湖机场将现代工业的结晶带到了这林中之城。“我那好友太白,成天惦念着骑仙鹤大鹏,我倒是胜了他一筹,可乘这飞机登九霄之上啊!” 诗圣一扫愁容,在他的脸上,我似乎看到了那个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青年和他的鸿鹄之志。也许,只有这样的壮阔才能剥开他层层的沉郁,唤醒那颗不甘平凡的初心吧!

    在时代的潮头上,这座城市大步向前迈进;在洪流之中,郴州和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也一直是奔腾不息的浪花。拾级而上,湘南起义纪念碑矗立于山巅,长眠于此的英烈世代保佑着红色的热土上英雄的人民。“曾经朱德、陈毅元帅率部在郴州宜章发动武装起义。当时,大革命失败后,白色恐怖笼罩全国,湘南地区的革命形势严峻。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镇压,郴州人民并没有退缩。“在城北的群山中,有一座中国核工业第一功勋铀矿——711矿,多年前一群人曾在这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为国家的核工业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诗圣一言不发,曾经历过“三吏三别” 的他,又怎能感受不到爱国者于国家危急存亡之秋的拳拳之心,感受不到流淌在郴州山林间,奔腾的、沸腾的红色血液。这样一片爱国的赤诚,正是诗圣杜甫与郴州这片热土间最为牢固的纽带。

    杜甫虽然没有真正来到郴州,可是这里的山川、草木和百姓却在千年的时光中记住了他,等待着他。时光中全速奔跑的郴州,也一定是诗圣眼中最美的模样。


作品点评

这篇穿越时空的奇文以诗圣杜甫的视角重访郴州,在虚实交织中完成了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全篇以科技发展解构历史遗憾,用现代成就回应古典理想,展现出城市文脉的生生不息。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本季度若与荣誉擦肩,请不要停止热爱,下轮角逐的大门依旧为您敞开。

编辑:陈琪

二审:张红萍

三审:吴娜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