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雨瑶
郴州市宜章县养正中学学生
碧水青山入画来
人间烟火暖胸怀
参赛作者:欧阳雨瑶(宜章县养正中学)
指导老师:尹 旭 艳(宜章县养正中学)
在南方的一角,有一座小城静静矗立在岁月光辉下,它就是宜章。这里风光旖旎,山水相依,一花一木都蕴含着岁月的温柔与生活的热忱,让人流连忘返。这座千年古城曾是湘粤古道上的明珠,秦始皇南征时在此开凿的骡马古道,至今仍可在林荫深处觅得青石板上深深浅浅的蹄印。
俯瞰城区,玉溪河犹如一条碧绿的丝带,穿过城区,温柔地浸润着宜章的土地,河水缓缓流淌,像是在悠然地散步。河岸东侧的承启书院青砖斑驳,明代大儒王守仁曾在此讲学,将"知行合一"的哲思播撒在这方水土。河畔垂柳依依,宛如优雅的舞者,随着水流的节奏轻盈地摆弄着身姿,为宜章表述出南方小城的风韵。老辈人说,1928年朱德率湘南起义军渡河时,正是借了岸边渔翁的竹筏,那些被岁月磨亮的青石台阶,至今还浸润着红色记忆的温度。
宜章,最令人心驰神往的地方当是那片湘南深处的秘境——莽山,它宛如一个绿意盎然的童话世界,如《爱丽丝梦游仙境》中的森林,连绵起伏的山峦似一幅色彩清新的油画,被茂密的森林轻柔地包裹着。漫山遍野的杜鹃花肆意绽放,红的如火,粉的似雾,白的若雪,唐宋年间,韩愈、周敦颐等文人南谪时,都曾在杜鹃花海中留下对莽山的咏叹。盛夏,莽山乔木遮天蔽日,山涧清风徐来,溪水沁凉清冽,是绝妙的避暑胜地;秋风起时,山林换上新衣,地上会铺满厚厚一层枫叶与银杏,像一张柔软的五彩地毯,踩上去,"沙沙"作响,如探索自然奥秘时心脏在胸腔中的微颤;冬日,雪白的晶体藏着轻柔落入山谷,莽山便银装素裹,宛如仙境,树枝上挂着晶莹剔透的冰棱,流转着璀璨的光芒。
自然之旅结束了,但舌尖上的旅程才正式开始。走在麻石铺就的南关古街上,空气中浮动的不仅是食物香气,更有穿越明清的市井遗韵。清晨,走进一家粉店,点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梅田猪脚粉,洁白的米粉爽滑劲道,浸润在浓郁鲜美的汤汁中,软糯的猪脚色泽诱人,皮弹肉嫩,肥而不腻,瘦而不柴,咬上一口,鲜香的汤汁与弹滑的猪脚绽放在舌尖,让人吃得酣畅淋漓。这碗传承三百年的美味,据说源自瑶汉融合的智慧,古时挑夫们翻越骑田岭前,必要在此饱食一碗方能启程。闲暇之余,想吃些美食,便点一份红糖糍粑,一个个圆润饱满的糍粑,下入热油中,用锅铲不停地翻滚,炸至金黄后捞出,放入洁白的瓷盘中,裹上一层香甜的红糖浆,撒上些许白芝麻,放入口中,外皮的酥脆,内部的软糯完美融合,甜而不腻,让人回味无穷。不想吃热食?那便吃粒大饱满的水浸窝杨梅,这朱红玛瑙般的果实自明代便是贡品,《宜章县志》载"五月杨梅已满林,初疑一颗值千金",酸甜的汁水里沉淀着五百年的风霜雨露。
夜晚,河畔灯火辉煌,霓虹闪烁,小吃摊上的香味与这一城风光相互辉映。老戏台上飘来祁剧的唱腔,《目连救母》的古老戏文在月光下流转,让人恍若看见明清商帮在此停驻时,桅灯映着河水,戏船载酒而过的旧时风致。
宜章,这座山水与美食交织的城市,既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又有岁月沉淀下的烟火温情,放缓脚步,欣赏风景,品味美食,邂逅生活中最纯朴的美好,收获一段难忘的记忆。当玉溪河的水声与红色记忆的号角、书院诵读的余韵、古道马蹄的叮当交织成曲,这座千年古城的文脉便如莽山云海般,在时光中永恒流转。
作品点评
这篇文章以灵动的笔触绘就宜章山水人文长卷,双线交织中见千年文脉传承。写景状物善用通感与意象叠加,杜鹃花海、猪脚粉香皆成文化注脚。历史哲思与红色记忆的自然融入,使山水游记兼具精神厚度。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本季度若与荣誉擦肩,请不要停止热爱,下轮角逐的大门依旧为您敞开。
编辑:陈琪
二审:张红萍
三审:李艳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