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怡
郴州市第二中学学生
邂逅郴山郴水的浪漫
参赛作者:李欣怡(郴州市第二中学)
指导老师:李芳林(郴州市第二中学)
在钢筋水泥构筑的现代丛林里,鸟鸣渐逝于引擎的轰鸣,绿意退缩至窗台的方寸。人们被时间的洪流裹挟前行,在物质的迷宫中疲惫穿行。此刻,心灵深处总有个声音在呼唤:是该去寻一处能让灵魂栖息的山水了。
郴州,这座被南岭山脉温柔环抱的城市,恰似上天遗落人间的翡翠。千百年来,她以青翠的山峦、澄澈的溪流,抚慰着无数疲惫的心灵。秦观笔下“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的千古绝唱,不仅道出了地理的玄妙,更赋予了这片山水缠绵悱恻的诗意。那绕山而去的郴江水,仿佛在向每个现代游子发出邀约:来吧,在这里找回生命最初的感动。
“刀削五指成天柱,斧劈群峰若笋芽”,莽山的雄奇总让人惊叹造物主的神来之笔。乳白的晨雾在山谷间流转,时而如轻纱漫卷,时而似白龙游走。当第一缕晨光刺破云层,整座山峦便沐浴在金色的海洋中。那些奋力向上的峰峦,多像当代青年倔强的身影?它们突破地壳的束缚,直指苍穹,在云雾中书写着生命的壮美。山巅的迎客松,以扭曲的枝干诠释着生存的智慧;石缝中的杜鹃,用绚烂的花朵证明着生命的顽强。站在观景台上,看红日跃出云海,天地间顿时流光溢彩,让人顿生“会当凌绝顶”的豪情。
“绿水丹霞画幅悬,远在云端,近在眼前”,如果说莽山是豪放的泼墨,那么高椅岭就是工笔的细描。与郴州的丹霞地貌邂逅后便领悟了“此物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见”的意境。其红色的岩壁让人驻足看望,阳光照射在红色岩壁中清澈的湖水,波光粼粼,水天一色,宛如一面明镜。几株青色植株顽强生长于这贫瘠的喀斯特地貌之上,可见植株的坚韧不屈,为郴州的丹霞地貌、高侍山平添一种生机勃勃的意境,让“绝绝世界者,窥谷忘返”。
“山气漫青湖,湖光浮翠影”,东江湖是郴州最动人的明眸。晨雾中的湖面宛如仙境,袅袅水汽在湖面起舞,远山如黛,近水含烟。乘一叶扁舟漂游湖上,看阳光在水面撒下碎金,恍若行驶在银河之上。小东江的雾漫奇观更是天下一绝。每年4-10月,冰冷的江水流经温暖的水面,形成绵延十余里的江雾。晨光中,渔夫驾着乌篷船在雾中撒网,红衣渔女立于船头歌唱,构成一幅活脱脱的水墨丹青图。
山水养人,人亦如山水。郴州的雄山峻岭,孕育了当地人“吃得苦、霸得蛮”的坚韧品格;赤红的丹霞岩壁,映照着郴州人热情似火的待客之道;温润的江湖溪流,滋养着郴州人兼容并包的文化胸襟。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自然与人文早已水乳交融。今日的郴州人,正用智慧和汗水续写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篇章。
当暮色降临,站在苏仙岭远眺,万家灯火与满天星斗交相辉映。此时的郴州,既有古城的温婉,又有新城的活力。她告诉我们:真正的浪漫,不是逃避现实的桃源,而是在山水与尘世间找到平衡的智慧。来这里吧,让郴州的山水为你洗去浮华,找回生命最初的感动与力量。
作品点评
这篇文章诗情画意,将郴州山水描绘得如诗如画,语言优美动人,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相融合。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本季度若与荣誉擦肩,请不要停止热爱,下轮角逐的大门依旧为您敞开。
编辑:陈琪
二审:张红萍
三审:李艳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