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0372.陈一静 | 郴州市第二中学学生
2025-06-18 10:05:27



陈一静

郴州市第二中学学生



作者简介

陈一静,女,2008年4月出生,郴州市第二中学学生。她兴趣爱好广泛,喜欢阅读与写作。品学兼优,曾被学校评为“新时代好少年”,在高一语文知识竞赛中获三等奖,在苏仙区的读书笔记评选中获三等奖,曾被学校评为“书香少年”。

创作背景:喜爱家乡的风土人情,想要宣传家乡的美景、美食,想向更多人介绍郴州之美,让更多人了解郴州文化。

代表作品

湘南画卷:郴州的色香味三重奏

参赛作者:陈一静(郴州市第二中学)

指导老师:刘思美(郴州市第二中学) 

郴州,静卧于湖南南部,宛如一幅由自然与人文共同绘就的山水长卷。它以丹霞地貌的雄浑壮美为底色,以深厚绵长的历史底蕴为灵魂,以舌尖上的浓郁烟火为血肉,将“色、香、味”三者巧妙编织,奏响一曲令人沉醉的城市乐章,令人心驰神往、流连忘返。

郴州的“色”,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高椅岭以赤壁丹霞奇观著称,赤红的岩壁裸露在外,险峻的崖壁与澄澈的碧水相互映衬,将喀斯特地貌的刚柔并济展现得淋漓尽致;东江湖凭借碧波万顷的湖光山色闻名,晨雾氤氲时宛如水墨画卷;莽山则拥有原始森林秘境,云海翻涌于奇峰怪石之间瀑布飞泻,古木参天,既是天然氧吧,也是珍稀动植物的生物基因库。三地特色鲜明,共同勾勒出湘南山水刚柔并济、灵动野性的立体图景。

郴州的“香”,是独特历史文化与人文情怀的芬芳。郴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中原文明与岭南风情交融的千年印记。湘南民居的青砖黛瓦与斑驳的碑刻相互辉映,既镌刻着“九仙二佛之地”的宗教传奇,也延续着“鱼粉香辣,抖椒炽烈”的市井烟火,绘就了一幅跨越时空的人文长卷。作为楚粤孔道,郴州自秦汉设郡起,便成为南北交通要道,商旅往来不绝,兵家纷争不断。韩愈、周敦颐等文人墨客在此留下诸多诗文佳作;唐宋以来,瑶族与汉族共生,多元文化在此扎根生长。神秘的瑶族盘王节图腾、瓦窑坪古街的明清商埠遗风、安仁赶分社的千年药俗,都在诉说着农耕文明与江湖智慧的激烈碰撞。

郴州的“味”,是湘南风土给予人们的深情馈赠。这里的每一道土菜、每一碗汤,都承载着湘南大地的烟火气与匠心独运的味觉密码。烧鸡公,是郴州人刻入基因的味觉图腾,鸡肉在猛火与红椒的爆炒下,褪去了原本的野性,只余下紧实的肉质与香辣的酣畅,浓郁的酱汁渗入每一寸鸡肉,辣得热烈却不霸道,恰到好处;栖风渡鱼粉,非遗技艺熬煮的汤头鲜美醇厚,浸润着爽滑的米粉,鲜嫩的鱼块在红浪中若隐若现,一口下去,鲜辣如刀,直击味蕾;血鸭,鸭血与鸭肉共舞,鸭血凝成琥珀般的酱汁,渗入鸭肉的每一丝纤维,嫩滑鲜香。郴州的美食,是一卷用辣椒写就的山水长诗,每一口都是人与自然的对话,是千年技艺在烟火中的生生不息。

郴州的味道,不只是食物的滋味,更是文化与情感的寄托。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菜一饭,都在诉说着“色香味”交融的郴州故事。如果说山水是郴州的筋骨,那么美食便是它的灵魂。这座城,以丹霞为盘,以江湖为盏,盛满人间烟火。

作品点评

这段文字以“色香味”为独特视角,全方位展现郴州魅力,构思精妙且逻辑清晰。在语言表达上,运用“山水长卷”“味觉图腾”等丰富比喻,搭配排比句式,让郴州的自然风光、历史人文与特色美食灵动鲜活。结尾升华主题,点明郴州“味道”背后的文化情感内涵,使文章兼具画面感与思想深度。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本季度若与荣誉擦肩,请不要停止热爱,下轮角逐的大门依旧为您敞开。

编辑:陈琪

二审:张红萍

三审:李艳艳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