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姿含
郴州市第二中学学生
郴江为谁而流?
参赛作者:黎姿含(郴州市第二中学)
指导老师:李小菊(郴州市第二中学)
郴江之水,潺潺流淌,宛如一幅精妙绝伦的画卷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这画卷,始于苏仙岭生着青苔的石罅,舒展在裕后里古朴典雅的青石板街,迤逦过翠江的碧波清流。我们细细欣赏这画卷的同时,也正侧耳倾听着郴江将郴州的千年古韵娓娓道来。
苔痕刻岁月
郴江水绕过苏仙岭,滋养山岭中的生灵。
古时刻下的碑文,在潮湿的侵蚀下,字迹已有些模糊难辨。青苔在石壁上生长蔓延,如一片绿色的火焰,一点点吞噬掉碑文上飘逸超迈、个性鲜明的一撇一捺。碑文上一笔一画虽不及当年深刻,内容却在青苔一点点的蚕食中愈发清晰。指尖轻抚过碑文,感受深浅不一的刻痕,青苔潮湿滑腻的触感与石碑的粗糙起伏从指尖传来。青苔与碑文八百余年的拉锯,并没有让碑文湮灭,而是让碑文成为永恒。古时秦少游执笔写下“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的传世佳作;如今时光以青苔为笔,在石碑上刻下生生不息的偈语,与之遥相呼应。时光笔下,永远有新的故事诞生。
青石储韶光
郴江为裕后街的古朴与繁华绕了个弯,氤氲的水汽浸透了街上的青石板。
明清时期骡马的蹄印在青石板上留下细微的裂痕,街边栩栩如生的雕像诉说着昔日的繁华。华灯初上时,身着汉服的少女在光影中留下纯真的笑容,伴着裕后街的烟火气,定格在相机之中。夜市千灯照碧云,街边商铺客纷纷。烟雾在空气中渐渐晕染开来,湘菜的劲辣鲜香直抵鼻腔,引得游客纷纷进店品尝,沉醉于郴州的美食与治愈人心的烟火气。真正的历史未必存在于博物馆里,而可存在于足下某块生着裂痕的青石板上,于这人间烟火中。
晨雾捕时光
郴江水流经飞天山时,带上了山间的晨雾与粼粼的波光。
天边刚泛起一丝鱼肚白,水面上便缓缓升起一片薄雾,如白纱,又如绸缎,将青碧澄澈的水轻轻罩住。一叶扁舟划破澄碧的江水,缓缓驶向江心。薄雾沾湿小舟,轻轻又悠悠。渔夫撒网的瞬间,细小的水珠如飞散的银河星屑。鱼群在光影中跃动,收网时偶有几只漏网的鱼,纵身跳入渔网漏下的光斑,又落入奔流不息的江水,让我忽然想起苏东坡“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的感叹。于脉脉江水而言,真正的永恒不在于静止,而在不舍昼夜的奔流与渔夫撒网时飞溅的水珠。
郴江载着三绝碑上的青苔,带着裕后里的人间烟火,卷去飞天山的晨雾与光影,继续向北奔流,直下潇湘去。画卷的终章亦是开端,历史的洪流也如江水般滚滚向前。循着郴江的脚步,忽而明了了八百余年前秦少游经过此地时,发出的直击人心的一问:”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作品点评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本季度若与荣誉擦肩,请不要停止热爱,下轮角逐的大门依旧为您敞开。
编辑:陈琪
二审:张红萍
三审:李艳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