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子奥
郴州市第二中学学生
郴江绕郴山:一座古城的千年诗意与从容
参赛作者:徐子奥(郴州市第二中学)
指导老师:段明艳(郴州市第二中学)
郴州这座小城没有北京都城的威严庄重,也没有江南水乡的绮丽繁华,却以 “郴江幸自绕郴山” 的悠然姿态,在历史的长河中静静流淌,沉淀出独属于自己的深厚底蕴与从容气度。漫步郴州街头,仿佛穿越了时光的隧道。蜿蜒的骡马古道延伸向远方,当年的马蹄声、商贩的吆喝声似乎还在耳边回响。那些流传千年的故事,如同陈年佳酿,在时光的窖藏中愈发醇香,将这座城市的千年记忆娓娓道来。
郴州的历史,宛如一部波澜壮阔的传奇长卷,与无数名人雅士结下了不解之缘。北宋词人秦观被贬郴州,心境低沉,郴城的山水接纳包容了他。在郴州旅舍中,他写下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的千古绝唱,将内心的孤寂与对人生的感慨,化作了永恒的美学意象,也让郴州的忧郁气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苏仙岭,这座承载着神奇传说的山峰,至今还流传着苏耽跨鹤成仙的故事。山中那口 “橘井泉香” 的古井,泉水清澈甘甜,千百年来,滋养着一代又一代郴州人。此外,韩愈途经郴州时,被这里的山水人文所打动,留下了“洞庭连天九嶷高,蛟龙出没猩鼯号”的壮阔诗句;柳宗元更是用细腻的笔触,记载下郴州独特的风物人情。这些文人墨客大多在人生失意时来到郴州,而郴州以其宽厚包容的胸怀,接纳了他们的落魄与哀愁,成为了他们精神的避难所,孕育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的品格。
郴州的山水,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水墨画卷。飞天山的丹霞地貌,赤红的岩石在阳光的照耀下,如同一团团燃烧的烈焰,气势恢宏,令人震撼。高椅岭的 “碧水丹霞” 景观,丹崖碧水相互映衬,美得令人心醉,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打卡。东江湖烟波浩渺,湖面波光粼粼,宛如人间仙境,清晨时分,薄雾缭绕,渔夫划着小船在湖面撒网,构成了一幅绝美的江南水墨图。莽山国家森林公园内,原始次生林遮天蔽日,各种珍稀动植物在这里繁衍生息,充满了神秘的气息。万华岩溶洞内,钟乳石、石笋形态各异,在灯光的映照下,呈现出五彩斑斓的奇幻景象,让人不得不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郴州人深谙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的古老智慧,他们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不刻意破坏山水的原始风貌,而是与自然和谐共处。东江湖上,渔夫们依旧唱着古老的渔歌,传承着祖辈的生活方式;苏仙岭下,茶农们遵循着传统制茶工艺,精心制作着香茗。这种与自然的默契,构成了郴州最动人的风景线。
郴州的文化,彰显着兼容并蓄的独特气质。湘楚文化的热烈奔放与岭南文化的开放包容在这里交汇融合,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文化氛围。郴州方言中,至今保留着古汉语的入声字,每一个发音都仿佛带着历史的余韵。地方戏曲融合了多种表演元素,唱腔婉转悠扬,表演生动活泼。传统手工艺如湘绣、竹编等,在传承中不断创新,既保留了传统技艺的精髓,又融入了现代审美元素。更令人称赞的是,郴州人将历史记忆融入日常生活之中。古戏台前,常常座无虚席,人们沉浸在精彩的戏曲表演中;千年古道上,游客们漫步其中,感受着历史的沧桑;由老建筑改建的茶馆里,茶香四溢,人们在此谈天说地,享受悠闲时光。这种 “活态传承” 的方式,让郴州的文化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不再是尘封在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鲜活灵动的生命。
站在苏仙岭上远眺,郴江依旧绕着郴山静静流淌,岁月仿佛在这里凝固。这座历经千年沧桑的小城,始终保持着那份从容与淡定。它用自己的故事告诉我们,一座城市真正的魅力,不在于高楼大厦的林立,而在于对历史记忆的守护与文化根脉的传承。在快速城市化的今天,郴州的经验提醒着我们,要学会与历史对话,让传统与现代和谐共生。正如秦观词中所写,“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郴州的魅力,正是源于它清晰地知道自己从何处来,又将往何处去,在岁月的长河中,始终坚守着自己的独特品格与文化底蕴。
作品点评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本季度若与荣誉擦肩,请不要停止热爱,下轮角逐的大门依旧为您敞开。
编辑:陈琪
二审:张红萍
三审:李艳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