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0343.张湘婉 | 郴州市第一中学学生
2025-06-13 11:56:16



张湘婉

郴州市第一中学学生



作者简介

张湘婉,女,2007年12月出生,郴州市第一中学学生。

创作背景:作者内心充满对家乡郴州的感慨和感激,同时也希望更多的人熟悉和喜欢郴州。

代表作品

游郴山郴水 感郴景郴情

——致郴州的一封“情书”

 

参赛作者:张湘婉(郴州市第一中学)

指导老师:李   娟(郴州市第一中学) 


郴州,一座“身藏功与名”的林城,是我的家乡。

何谓郴州呢?是那独特丹霞地貌高椅岭上古柳的生生不息,是细细渗透、节节延伸的仰天湖草原的清朗通达;是“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的离愁别绪,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欣喜闲适;是夕阳下黛褐色的山丘下蓬勃生长的樱花,是浓雾下青绿色的湖面上的折射的历史风韵。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郴江奔流不息,郴情愈流愈深。

正值风华正茂的我们,为童年,为想象,为无法言传的文化归属,焦渴地企盼着对诗境实地的踏访。由此我们在雾漫东江上驻足,感受那世间真正温煦的美色,熨贴着大地,潜伏在深谷。薄雾弥漫,清爽宜人,抑扬有致的渔歌在山谷里回荡,撑着一叶小舟,渔夫娴熟地整理渔网,轻轻地一撒,渔网好似赋予了灵气般温顺地舒展开。紧接着趁此间隙,渔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起酒葫芦痛快的畅饮。“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如诗中洒脱放荡的情怀在此刻油然而生,蓦然追悟,那是一个清晨。

郴州的河山,数不尽的清丽秀美;郴州的人情,道不完的纸短情长。“环绕着扇动银翅的蝶啊,追回那遥远古老时光…”在雄壮空阔的高椅岭上,我们轻快地唱着歌,帐篷下的男女老少闻声寻来,共同围着篝火,歌声在苍茫夜色中于峰谷间回旋,撞在湿漉漉的山岩时,浑厚而又绵熟,清朗而又静雅。“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迎着清风,我们在熹微的晨光中自由奔跑,伴随着晨钟,等待着日出的降临。一草一木,不声张,不张扬,自有清风徐来的惬意。高椅岭是山川之玄,岁月之秘,丹霞地貌造就奇峰峻岭,携南国秀色和历史底蕴于一身,雄壮而又空阔。

晚饭后绕着郴江河畔,伴着水声,携着晚风,迎着月色,与家人散步,一半烟火,一半期许,一半从容,共同分享着最近的点点滴滴,共同回忆过往,共同走向前方。

时间或许可以淹没裙摆,但淹没不了属于我们的情怀,因为回忆的力量在于思念。在郴州这座充满温暖与情怀的城市的见证中,我从牙牙学语的襁褓也俨然摇身一变成为现在即将进入社会只身闯荡的青年。但我会永远记住那个风起雁南下,渔声荡回肠的清晨,那个篝火旁素昧平生却其乐融融的午夜,那个昏暗灯光下却拥有着明亮的前路的夜晚。“于是,满眼畅快,一天一地都被铺排得大大方方,明明净净,色彩单纯到了圣洁,气韵委和到了崇高”,正如秋雨先生所述,我的家乡明净、大方,我的家乡同样也热血、蓬勃。宁静的湖面、清冽的泉水、平实的步伐、明丽的色彩……我的家乡正书写着属于它的壮丽华章。


作品点评

这篇文章以饱含诗意的笔触,构筑了一封献给故乡的深情告白。作者以"丹霞地貌"与"草原清朗"的空间对仗开篇,巧妙将秦观离愁与孟浩然闲适并置,在古典与现代的互文中奠定抒情基调。最动人处在于将个人成长史嵌入城市变迁:从牙牙学语的襁褓到闯荡青年的转身,在"渔声荡回肠"的清晨与"篝火融融"的午夜中,完成了对乡愁记忆的诗意编码。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本季度若与荣誉擦肩,请不要停止热爱,下轮角逐的大门依旧为您敞开。

编辑:陈琪

二审:张红萍

三审:李艳艳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