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瑞婕
郴州市第一中学学生
氤氲油茶,暖暖乡情
参赛作者:郭瑞婕(郴州市第一中学)
指导老师:李 娟(郴州市第一中学)
“凭高远望,见家乡,只在白云深处。”家乡的风土人情,从来都是牵动着人心的。人们在这片土地上耕耘作息,看四季更迭,家乡是人安心之所,亦为人的灵魂底色定调。凤凰古城滋养了沈从文浪漫的性格,临武油茶则成为一代代勤劳朴实的临武人在外漂泊时心灵停靠的港湾。
同是临武特产,相比于家喻户晓的临武鸭,油茶就显得有些籍籍无名。它的起源太模糊,古籍中少有记载,传说是信奉佛教的雍正帝下江南不食腥荤,一位恭城籍的御厨依照家乡的食物改编出油茶,雍正皇帝尝过后大加称赞,才得以流传开来。在广西农村仍然能见到它的宗亲,与大名鼎鼎的湘西擂茶也有几分相似,这种缘分实在难以解释,想必千百年前同属一家。
我在旅游途中品尝过各地油茶,细品后还是真心觉得临武油茶是最香最好喝的,好像汪曾祺只对家乡高邮的鸭蛋情有独钟。湘西擂茶的做法是将各类食材磨碎成粉,溶于水后搭配新鲜出锅的炒米食用;桂林油茶的特色在于将茶香与姜味“打”出来,配料比湘西擂茶稍微多几份,而临武油茶是配料最多、做法也最简单的。地里摘来的野生茶叶晒干,用开水煮出茶味,搭配煮熟晒干的糯米团、炸成金黄色的小块抖糍粑,再搭配花生米,不同的人家会加入不同的佐料。临武油茶,味微苦,有茶香,牵引着无数临武人的家乡梦。
与其他油茶还有不同,临武油茶被当地人看作接人待客的礼仪。湘西广西两地的油茶作为传统食物,从来都是即做即吃的。而严谨的临武人担心“上火”,除了想出用茶水“祛火”以外,还会定期炸好一大包配料,放在家里“歇火气”,用以备客。无论是谁家到访,饭前饭后一定要升起灶火,在氤氲的烟火中熬出一碗澄清的油茶水,再去橱柜里抱出一包满满的金黄的佐料。现在,临武油茶也慢慢在日常的餐桌上出现,然而在那时,对于偏僻在大山环绕中的临武人来说,油茶,是一份珍贵的礼物。一碗油茶,彰示着临武人内敛的热情与质朴,也见证着临武县在时代洪流中的不断发展更新与变化。
氤氲烟火,是柴火燃烧时飘散在空中的青烟,也是无数临武人温柔的梦。自我能记住身边的风景时,一家三代在此同堂,在青石板间奔走,在井水旁嬉戏,在闻见油茶香味时结伴前去“沾光”,在袅袅升起的炊烟中,被一碗漂浮着炒米的油茶赋上人生底色,又在春秋迭代中,观乡村如何振兴,人民如何幸福。氤氲油茶香,暖暖乡人心,任时代浪潮起伏,不变的仍是那份质朴底色。
作品点评
这篇《氤氲油茶,暖暖乡情》以一碗油茶为支点,撬动起临武人的集体记忆与精神图谱。作者以民俗学家的严谨考据油茶源流,从雍正传说、湘桂比较到"祛火"习俗,在食物人类学的维度构建文化坐标;又以文学家的敏感捕捉生活细节,"橱柜里金黄的佐料"与"青石板间奔走"的场景,让乡愁具象为可触可感的味觉记忆。全文以油茶之"苦"写乡情之"甘",用味觉密码解开了游子的心灵羁绊。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陈琪
二审:张红萍
三审:李艳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