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0324.陈儒郡 | 郴州市第一中学学生
2025-06-11 14:58:24


陈儒郡

郴州市第一中学学生



作者简介

陈儒郡,女,2008年4月出生,郴州市第一中学学生。她学习刻苦,性格开朗,积极参与社区服务和公益活动;兴趣爱好丰富,喜爱钢琴、播音、唱歌、文学等,立志成为一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创作背景:作为地道的郴州人,作者想用文字来记录从小到大对家乡的所见所感,赞美家乡的秀美山水、风土人情,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林邑之城”的美丽。

代表作品

赏郴山郴水  悟郴情郴意

 

参赛作者:陈儒郡(郴州市第一中学)

指导老师:李   娟(郴州市第一中学) 

我的家乡郴州,是一颗镶嵌在湖南东南处的明珠。她不仅以“楚粤咽喉”的地理优势成为湖南的南大门,更因其山水美景和人文情怀绽放着璀璨的光芒。在这里,可以欣赏山的峻拔,感受水的柔情,体悟情的深沉。

郴州的山,是古老城市挺起的脊梁。站在“南岭第一险”莽山之巅极目远眺,可享“一览众山小”之壮阔;站在飞天山引首以望,可赏“江流曲似九回肠”之蜿蜒;站在“丹霞秘境”高椅岭举目四望,可见“赤壁丹霞映翠滩”之奇观。一条条绵延起伏的山脊,塑造了郴州独特的地理风貌,更孕育了郴州人民如山般挺直的脊梁。

郴州的水,是千百年间画意的流淌。东江湖,如同一块镶嵌在崇山峻岭间的翡翠,旭日东升和夕阳西下时云蒸霞蔚的美景,让人仿佛置身仙境;飞天山下的翠江,宛若一条蜿蜒的玉带,与赤红的丹霞“龙脊”,形成一幅色彩绚烂的油画;仰天湖,被誉为“南国草原上的一颗明珠”,清澈的湖水倒映出流云飞鸟、牧草牛羊,更照见两岸人民“表里俱澄澈”的灵魂;郴江,如同一条银白色的丝带贯穿这座古老的城市,诗人秦观曾在这里写过“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的名句。郴州的水,形成了这里山水墨画的意境,滋养了这里的万物生灵,更孕育出他们如水般温柔的性情。

郴州的情,是悠久历史凝聚的瑰宝。屈将室里,张学良的壮志未酬、报国无门令人扼腕叹息;邓华故居里,开国上将的智勇双全、叱咤风云令人心生景仰;汝城里,“半条被子”故事的鱼水情深、守望相助令人热泪盈眶;五盖山游击根据地旧址里,战士的矢志不渝、百折不挠令人潸然泪下;湘南起义纪念馆里,先烈的为国为民、敢为人先令人肃然起敬。郴州的红色沃土由烈士鲜血染成,郴州的葱茏山色由烈士忠魂支撑。烈士的忠情早已融入郴州人民的血脉,代代传承,生生不息。

山为郴梁,水为郴魄,情为郴心。郴州之美,不仅美在山岭的绵延,碧水的蜿蜒,更美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美在情怀的传承,血脉的不息。打开林邑之城的大门,可赏郴山郴水,体郴情郴心,享郴心如意。


作品点评

这篇作品以"山为梁、水为魄、情为心"的立体结构,构筑了一幅气韵生动的林邑画卷。作者以地理学家的精准描摹山水形胜:莽山的险峻、飞天的蜿蜒、高椅的赤翠,在"一览众山小"等古诗点化中焕发人文光泽;又以画家的敏锐捕捉水韵——东江湖的翡翠色、翠江的玉带形、仰天湖的澄明度,使秦观词意获得当代诠释。最动人处在于将红色记忆化为城市基因,"半条被子"的温情与湘南起义的壮烈形成情感张力,最终升华为"郴心如意"的生命哲学。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陈琪

二审:张红萍

三审:李艳艳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