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畅
郴州市第一中学学生
人间胜地之大美郴州
参赛作者:刘 畅(郴州市第一中学)
指导老师:李 娟(郴州市第一中学)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秦观笔下的郴江千年之后仍在家乡郴州蔓延,这座湘南小城虽无万丈高楼,却有绵延青山令人沉醉,虽无大江大海,却有清澈湖畔打动人心。在这山水相依间,自有一番郴韵流淌。
郴山如黛,苏仙岭的翠竹、王仙岭的雾凇、飞天山丹霞的赤壁、莽山原始森林的绿浪,无一不让人心驰神往,每当黄昏,被夕阳光辉笼罩的苏仙岭总是别有一番韵味,细碎的阳光轻轻溜过树叶间的缝隙,在落叶上,在道路上,或者在行人的肩上形成一个个斑驳的光影。时有鸟鸣从林中深处传来,当我们费力登上山顶后,向下一望,定会感到此景不负此力,登山的疲惫一扫而空。郴州的景象尽收眼底,温暖且温柔的余晖拥抱着郴城的每一个角落,可以在山顶一边吃着特色酸萝卜,一边欣赏郴州亮起的一盏盏灯,感受郴州的烟火气,再跟三五好友闲聊,真是惬意!
郴水似练,东江湖如一块碧玉镶嵌在郴山之间,它澄澈宁静,“上下天光,一碧万顷”用来形容它再适合不过,晨光熹微,江面腾起薄雾,波光粼粼恰似那“禄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之意境,湖中央渔人身披蓑笠,手拿渔网奋力将网向空中一甩,伴随一声吆喝,将东江湖唤醒,湖面倒映郴山与渔人,宛如一幅流动的山水画。
郴情似酒,郴山郴水孕育了智慧勤劳的郴人和那一份深厚的郴情,漂泊在外的游子最想念的定是家乡那一碗鲜香麻辣的鱼粉,一碗热气腾腾的鱼粉端上桌来,雪白的米粉浸在乳白色的鱼汤中,鱼汤上还覆盖着一层红油,点缀着翠绿的葱花,加上吸满汤汁的煎蛋,香气扑鼻。夹一筷子送入口中,鱼肉的鲜甜与米香的醇厚在舌尖交织,味蕾得到尽情满足。郴州人的豪爽热情,也体现在一碗碗鱼粉之中。老白露塘杀猪粉也是郴州人的心头爱,厚实的粉条,大块嫩滑的猪肉,鲜香美味,让人吃完就想说“老板再来一碗。”
郴州的一山一水一食一味,是多少游子的乡愁坐标,又是多少旅人心中向往的诗和远方。郴山郴水育郴情,郴山郴水显郴韵,这情韵如高山流水,绵延不绝,如陈年佳酿,历久弥新。值得细细品味。
作品点评
这篇散文以"郴韵"为魂,构建起山水与人文交融的抒情画卷。开篇化用秦观词句,巧妙勾连古今,奠定诗意基调。文章以"山-水-情"三重结构展开:写山时以光影美学取胜,夕照中的苏仙岭落叶与游人剪影,赋予静态景观以生命温度;绘水则突出动静相宜,渔人撒网的瞬间定格与"禄水净素月"的古典意境形成蒙太奇效果;最动人处在于将鱼粉升华为情感载体,红油白汤的视觉冲击与"游子乡愁"的情感冲击双重发酵,使地方美食成为文化记忆的密码。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陈琪
二审:张红萍
三审:李艳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