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怡菲
郴州市第九中学岭南分校学生
作者简介
刘怡菲,女,2010年6月出生,现就读于郴州市第九中学岭南分校。
创作背景:作者从小在郴州长大,爬过苏仙岭、游过东江湖,感受过“半条被子”的红色故事,这些经历让她对家乡充满热爱,激发了创作灵感。因此,以“郴情”为主题,通过描写郴州的山水、民俗与乡情,抒发对家乡的热爱。
代表作品
山水有灵 郴情为证
参赛作者:刘怡菲(郴州市第九中学岭南分校)
指导老师:罗雨梅(郴州市第九中学岭南分校)
山水与人文的关系向来密不可分,诚如张潮所说:“山水是地上的文章,文章是纸上的山水。”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大多将情感寄托于山水之中,山水仿若有灵,郴情便是最好的见证。
山水有灵,诗歌是郴情最直白的表露。山水如同凝固的历史,人文恰似流动的山河。诗人们往往不会直抒胸臆,而是以山水为依托,把情感融入到山河之中。且看秦观的诗句:“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留下潇湘去?”这一问,既描绘出郴山的巍峨、郴水的绵长这一独特的地理风貌,又让诗人的文化底蕴在诗中流淌。此时,郴情凝聚成山水与人文智慧交融的文化结晶,宛如一颗璀璨的星辰闪耀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山水有灵,红色精神传承国之郴情。若没有战士们的英勇奋战,何来如今的一方净土?当下的和平与安宁,是无数中国战士用血肉之躯和钢铁般的意志铸就的不朽篇章。就拿湘南起义来说,当年南昌起义遭受重创后,朱德、陈毅领导的部队受到袭击,朱德收拢那些退缩的士兵,其余士兵奋勇东进,书写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的国家荣耀。战士们的热血洒满了半边天,而他们的革命热血在山水间延续发展,山水也就成为了郴情的最佳见证者,像一位沉默而伟大的史官,记录着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山水有灵,生态保护是郴情最美的点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守护青山绿水,实现大好河山的可持续发展,是每个中国公民的责任。当高崎岭、莽山凭借秀美的山水成为独特的名片时,生态保护得到了最直观的体现。比如张纪湘,她参与湘江治理二十余年,采用“一听二看三闻”的巡河治理方法,使湘江的水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与开发。当生态保护与生态平衡达到共生共荣的状态时,生态保护便成为郴情最具创新意义的一章,恰似一幅精心绘制的生态画卷,为郴情增添了一抹清新的色彩。
郴山默默屹立,承载着千年的风骨;郴水潺潺流淌,传承着红色的基因;郴情绵绵无尽,传递着生态保护的理念。从秦观的千古名句,到如今郴州人对故乡故土的深情展望,山水与郴情的对话从未停止。这种寄情山水、融入郴情的情怀,犹如一股清泉,让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谱写了属于郴州山水之情的不朽华章。
郴山郴水间的坚守
参赛作者:刘怡菲(郴州市第九中学岭南分校)
指导老师:罗雨梅(郴州市第九中学岭南分校)
儿时,晨曦宛如灵动的精灵,穿过层层叠叠如棉絮般的云嶂,轻柔地洒在东江湖上。蔼雾沉沉,像一层薄纱笼罩着湖面,给东江湖平添了一分幽静之美。渔人划着渔船在江中缓缓前行,那娴熟的动作仿佛与渔船融为一体。只见他扬起渔网,渔网在空中划过一道完美的弧线,如同一只展翅欲飞的白色大鸟,精准地网住了水中潜游的锦鳞。
此时,悠扬的歌声在湖面上飘荡,那歌声婉转悠扬,仿佛是大自然奏响的美妙乐章,余音绕梁。渔人脸上那一抹潇洒肆意的笑,如同湖面上闪烁的波光,在我的记忆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长大后,偶然在书籍中寻到东江湖的影子,那充满神奇瑰丽色彩的描述瞬间唤醒了我儿时的记忆,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记忆的大门。于是我兴趣盎然,满心期待地决心踏入这阔别十年的东江湖。
再入东江湖,只觉眼前的景象与之前相比焕然一新。湖水宛如灵动的眼眸,清澈而明亮,碧水蓝天相互映衬,如同一块巨大的蓝色绸缎上镶嵌着一颗璀璨的蓝宝石。高山耸立,像威严的卫士守护着这片美丽的湖泊。
渔夫张开双臂,尽情地感受着东江湖的清风,那清风如同母亲的手,轻轻抚摸着他的脸庞。可渔夫只得片刻陶醉于江风之中,便弯下腰手上不停地在摆弄些什么。原来在他身后是一堆垃圾,堆积得俨然成了一座小山,他正拿着夹子细致地清理着江上的垃圾。他的眼神中透着坚定,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滚落下来,却浑然不觉。我顿时惊觉他的毅力是如此的惊人,正欲离去时,一缕阳光像一把金色的利剑霎时照亮了整片东江湖,整个江面顿时变得波光粼粼,如同无数颗钻石在水面上闪耀。金色的阳光也轻抚着渔夫的脸,给他黝黑的面庞悄然镀上了一层暖金。我悠然一惊,发现他竟是十年前那位冬日在东江湖工作的渔夫。
究竟是什么样的执念让他坚持了如此之久呢?为了解答心中的谜团,我在旁边静静地等了几个小时。我看着他不停地弯腰,夹子精准地夹起垃圾,然后用力抛起,垃圾落入身后那座小山般的垃圾堆里。终于等他下船时,我怀着崇敬与好奇向他提出了我的困惑。
只见渔夫突然开怀大笑,那笑声充满力量。他热情地拍拍我的肩,示意我回头。我一转身,眼前是那广阔无垠的小东江,它像一位沉默而伟大的母亲,孕育着无数的生命。他畅快地说道:“郴州人的血一生都是滚烫的,就像燃烧的火焰。我在这里工作了二十多年呐,我熟悉这里的每一处角落,就像熟悉自己的手掌纹路一样。我看过它的每一次变迁,无论是风雨的洗礼,还是岁月的侵蚀。我知道它需要我,因为我始终热爱着它。
之前东江的鱼被掠夺的时候,我心里就像被刀割一样,那是一个揪心啊!好在政府颁布了十年禁渔政策,东江才得到了保护。当那一个个垃圾飘在东江时,我就知道东江它又在呼唤我了,江水养人,人要知恩!人要知恩啊!”
渔夫的话如同洪钟,振聋发聩,同时也警醒了我。自然给予我们的馈赠数不胜数,那是如同繁星般璀璨的宝藏。而我们却常常变本加厉地摧残自然。守护郴江,传承这份对自然的热爱之情,自然不仅是人文精神的孕育者,亦是美景的守护者,保护自然,难道不是我们人类应尽之责吗?
郴山默默无言,郴水悠悠长流,它们见证着岁月的变迁,也记得,我曾来过。我们与自然和谐共存,就像鸟儿与天空、鱼儿与海洋,让自然与发展共生,只有让自然在时代的浪潮中守住根脉,才能走向更远的未来。
作品点评
《山水有灵,郴情为证》以“郴情”为主题,紧扣郴州山水人文,立意鲜明。生动展现了郴州的自然之美与文化底蕴,内容丰富且情感真挚。语言流畅优美,将对家乡的热爱融入字里行间。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王君
二审:刘娟丽
三审:陈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