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020.雷惠雅 | 郴州市第六中学学生
2025-03-11 14:50:19

雷惠雅

郴州市第六中学学生

作者简介

雷惠雅,女,2011年8月出生,现就读于郴州市第六中学。她性格开朗,热心公益,始终以“做红色基因传承者“为志,是郴州市“新时代好少年”、郴州市“最美中学生”。在艺术成长道路上,获得了2019年中华少年说语言艺术大赛全国特金奖,2024年“花儿朵朵向太阳特金奖,“带一路国际艺术交流展一等奖等21项省级以上荣誉。在艺术精进的同时,她始终不忘公益初心,定期到福利院开展文艺慰问,寒暑假化身“红色小讲解员”到红色基地义务讲解百余场次。


代表作品

濂溪遗韵满郴州


参赛作者:雷惠雅(郴州市六中)

指导老师:侯淑金 (郴州市六中)

晨雾散尽时,爱莲湖水面泛起涟漪,倒映着湖心亭台的飞檐翘角。湖畔濂溪书院静立,青砖黛瓦间透着千年文脉的幽香。忽然想起那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仿佛听见濂溪先生在湖风中轻吟。

郴州与莲,缘起于一位清廉太守。北宋年间,周敦颐三度来郴为官,在距城三十里的鱼降山开设读书堂。那时山间书声朗朗,先生手植莲花满池,与弟子们论道其间。莲花亭亭净植,如先生品格——身居浊世而心地澄明,为官一任却两袖清风。

沿着石径走进书院,马头墙层层叠叠,如翻开的古籍。霁月轩内陈列着先生生平介绍,荷风楼里展示着莲花文化。木雕精美,图案皆为湘南莲花纹样,每一朵莲都开得端庄雅致。廊檐下悬着风铃,微风过处叮当作响,似在诉说着这方水土的清雅风骨。

最动人的是那方爱莲池。池水清澈见底,红莲白莲相映成趣。花开时节,莲香阵阵,游鱼戏水间荷叶田田。池边立着石碑,镌刻着《爱莲说》全文。字迹虽经风雨洗礼,“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几个大字依然清晰可辨。

夕阳西下,湖水染成金黄。几位老者在湖心亭里品茶论道,孩童在岸边观鱼嬉戏。远山如黛,近水含烟,这便是郴州的模样——山不在高而有仙则名,水不在深而有龙则灵。因了濂溪先生的德泽,这片山水便有了别样的韵味。

如今的濂溪书院,不仅是文化地标,更承载着莲廉共生的文化密码。每年都有无数党员干部和青年学子来此学习,在莲池边重温初心,在书院里涤荡心灵。莲花无言,但它的品格却在默默启发着每一个来访者——做人如莲,清白自持;为官如莲,廉洁奉公。那些新入职的年轻人,在这里找到了青春理想与莲花品格的共鸣,明白了何为“不染”的境界。

郴山巍峨,郴水清流,郴州人的性情也如这山水一般。千年前濂溪先生的品格风范,已深深融入这方水土的文化血脉,形成了独特的莲廉文化传统。每当莲花盛开的季节,湖风微拂,似乎还能听见先生的教诲:“莲,花之君子者也。”这声音穿越时空,与每一代青年的理想追求产生着深刻共鸣。

夜幕降临,书院里亮起点点灯火。湖心的莲花在月光下更显洁净,仿佛要将这份清香传递给每一个路过的人。郴州的美,不只在山水,更在于这种植根于心的文化品格。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郴山郴水育郴情,而这郴情里,最动人的便是那份如莲花般的清雅与坚守。



红色土地上的君子兰

——王淑兰奶奶的革命故事


参赛作者:雷惠雅(郴州市六中)

指导老师:侯淑金 (郴州市六中)


有一种花,像君子一样直立不曲,胜而不骄,坚强刚毅,它就是花中君子“君子兰”。有一位革命战士,她就像君子兰一样敢于斗争,坚强不屈,品格高贵,她就是革命先辈王淑兰奶奶。

1900年,王淑兰出生在湖南湘乡一个普通农家。17岁那年,她嫁给了毛泽东的弟弟毛泽民。在丈夫和大哥的影响下,这个原本目不识丁的农村姑娘,心中燃起了革命的火焰。1926年,26岁的她庄严宣誓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2年,她与郴州地下党员范卓假扮夫妻,一路乞讨来到了郴州的桂阳,从此开启了惊心动魄的地下工作生涯。

 最让我震撼的是1945年那个夏天,日本侵略者的飞机在桂阳县城上空盘旋,炸弹像雨点般落下。王淑兰和战友们躲在新寨村的山洞里,用草席遮住微弱的油灯,在石板上绘制抗日宣传画。“看,这是我们的‘秘密武器’!”她笑着把画着鬼子抱头鼠窜的漫画分给乡亲们,逗得大家暂时忘记了饥饿与恐惧。

更惊险的是1948年冬天,国民党特务追捕王淑兰时,她急中生智把草鞋反着穿!敌人顺着脚印追到据点,却发现脚印都是朝着屋里走的,以为她还在屋内。其实她早已从后门撤离,给敌人留下满屋稻草人“招待”。这个“反穿草鞋”的故事,后来成了郴州桂阳孩子们最爱听的革命智慧课。

最难忘的是解放前夕守护粮仓的七天七夜。王淑兰装扮成哑巴婆婆,白天在粮仓当伙夫,晚上蜷缩在屋檐下。深秋的寒风刺骨,她把干辣椒塞进衣领取暖。当国民党士兵举着火把要烧粮食时,她突然“犯病”倒地抽搐,引得士兵慌忙退避——原来这是她和游击队员约定的暗号!

1949年10月13日,桂阳解放的礼花照亮夜空。在庆祝大会上,王淑兰发表了激情洋溢的讲话,并轻轻抚摸着胸前的党员徽章说:“这抹红色,是千千万万烈士用生命染就的。”那天,全城君子兰仿佛都提前绽放,为这位真正的花中君子献礼。

如今,每当大家路过城南外街的老粮仓时,总会想起那位“哑婆”坚毅的眼神!

王淑兰奶奶就像永不凋谢的君子兰。她的一生,是为党为人民的事业奋斗的一生,是坚守理想信念、不忘初心使命的一生。她的革命精神,崇高品质,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怀念。她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勇气不是无所畏惧,而是明知道前路艰险,却依然选择为正义前行!作为新时代少年,我们要让这株红色君子兰,永远绽放在祖国的大地上!


红领巾  心向党


参赛作者:雷惠雅(郴州市六中)

指导老师:侯淑金 (郴州市六中)


我很幸运,生长在共产党员家庭。我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是党员,将来我长大了也要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爷爷曾经对我说过:我们的党历经风雨,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建党时党员人数的五十余人,到现在的九千九百余万人,党的队伍日益壮大!党领导我们从胜利走向胜利,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精准扶贫全面脱贫,小康社会全面实现。又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建立世界命运共同体。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世界也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而更加安宁更加繁荣!我很庆幸生活在这片土地,生活在这个时代!我爱中国共产党,我爱她的理想信仰,我爱她的意志如钢。我亦爱我的祖国,我爱她的壮丽山河,我爱洒落在这片人间天堂的每一缕阳光。每当国旗冉冉升起,每当国歌响彻云天,我都会热血沸腾,豪情满怀!鲜艳的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我自豪,我是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

我们不会忘记,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我们的祖国蒙难!面对病毒的肆虐传播,党中央科学决策,积极防御,人民群众自觉防护,我们少先队员也不甘示弱,积极参加各类活动,为抵御疫情摇旗呐喊。妈妈在市红十字会工作,奋战在防疫第一线。2021年-2022年,在疫情相对稳定时,我利用节假日、学校调休日跟随妈妈发放抗疫物资,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有一天,在厦蓉高速郴州路口,我协助防疫人员检测核酸、验证健康码。烈日下,我穿着红色志愿马甲,戴着医用外科口罩,汗水直往下流,旁边的叔叔阿姨不时地夸奖我,那一刻,我心中只有无限的喜悦!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作为国家的小主人,通过聆听党的二十大,在我们心中埋下了一颗理想信念的种子。我们要更加努力学习,增强劳动精神、体育精神和奉献精神,长大成为一名有共产主义信仰,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贡献的人。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习爷爷在二十大的报告中指出:“要在全国建成世界上最大、最健全的教育体系。”这些与我们的成长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关爱,激发了我们对未来的憧憬,激励着我们报效伟大祖国的坚定信念。

郴州是一块红色的土地,这里是“湘南起义”的策源地,是“半条被子”故事的发生地。“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送给老百姓的人”。我们作为生长在这块红色土地上的少年,理应要讲好红色故事,赓续红色血脉,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雷惠雅作为“红色小讲解员”到红色基地义务讲解


作品点评

《濂溪遗韵满郴州以濂溪文化为脉络,将爱莲湖、濂溪书院等景致与周敦颐的莲廉精神巧妙勾连。从晨雾中的书院到夕阳下的莲池,笔触间流淌着千年文脉,在古今交融中展现郴州 “莲廉共生” 的文化底色,文字如莲影摇曳,清韵中见精神传承。《红色土地上的君子兰》这篇文章以君子兰喻王淑兰奶奶,构思巧妙。按时间线铺陈其革命经历,层次清晰。绘制宣传画、反穿草鞋等事例生动展现其英勇智慧。语言生动形象又通俗易懂,情感真挚,有力传递革命精神,极具感染力与教育意义。《红领巾 心向党》一文以家庭党员氛围开篇,借国家发展成就、抗疫志愿经历及对党的二十大精神感悟等,展现爱党情怀。内容充实,情感真挚,语言质朴流畅,生动呈现小作者的拳拳之心。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本季度若与荣誉擦肩,请不要停止热爱,下轮角逐的大门依旧为您敞开。

编辑:吴  娜

二审:李艳艳

三审:全昌萍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